
程鳳娟,女,蒙古族,1981年12月出生,群眾,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溫泉街道雹神廟村居民。
程鳳娟原本是個普通的姑娘,但11年前她選擇嫁給窮小子盛玉波后,她就成為了村里人見人夸的好姑娘。盛玉波的父親是半聾啞人,母親和叔叔是聾啞人且患有輕微智障,他們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因此三位老人的飲食起居全由盛玉波一人照顧。程鳳娟正是看上了盛玉波的忠孝厚道而嫁進盛家,選擇與丈夫一同盡孝。
無怨無悔始終如一扛起家庭重任。如果說始終如一照顧一位殘疾老人可以堅守,那么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3位身患殘疾的老人則是常人難以堅持的。丈夫剛結婚就外出打工,程鳳娟還沒有感受當新娘的幸福就陷入了繁重的家庭事務。她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打理3位老人的生活,由于都是殘疾人,特別是婆婆和叔公公又患有智障,吃飯不知饑飽,如果不看著他們,婆婆還常常不讓叔公公吃飯。從那以后,她總是先給3個老人分好飯看著他們吃完自己再吃,有時候飯不夠吃了,就餓著自己,她說“再窮也不能讓老人餓肚子”。11年來,她把三個老人當自己的親生父母來照顧,同時還要承擔起為母則剛的責任,她用自己的真愛換來家人的真情,換來旁人的真夸。
盡己所能把苦日子過出幸福感。為了改變老人的個人衛生習慣,她春夏秋冬堅持為老人擦洗身子,“老人習慣了,不擦洗,不舒服?!笔骞X不分白天夜晚,只要醒來就要出去轉悠,好幾次差點走不回來,讓程鳳娟感到后怕。為此她晚上很少能睡踏實覺,就是為了老人的平安。2013年8月的一天,程鳳娟帶婆婆去洗澡,由于疏忽,婆婆摔倒了造成腦出血,程鳳娟一遍遍埋怨自己,一次次偷偷落淚。婆婆住院期間,她每天給婆婆擦身,困了就在凳子上打個盹,餓了吃幾口婆婆吃剩的飯菜,連一個面包一瓶水都不舍得買。雖然苦,但是卻有最踏實的幸福。
精打細算讓老人在清貧中感到子女的愛。她常說“再窮也不能窮老人?!笔骞加兄钦霞又纫灿忻?,走路特費鞋,有時一個月要穿壞2雙膠鞋。但是程鳳娟從不讓叔公公穿漏腳趾頭的鞋,修補不了了馬上就買新的,而她卻始終不肯給自己添置新衣。老人喜歡吃雞蛋,程鳳娟就花錢買了幾只母雞,她舍不得賣掉雞蛋,而是專供3個老人吃。為了省錢,程鳳娟花了200元買了一把電動理發器,別人說對于她這樣的家庭純屬瞎花錢,程鳳娟說她給老人理才放心,但實際上她心里有筆明白賬,“3個老人每月要理一次發,每次就算花費10元,一年也要360元?!本毾眿D兒把日子往精了過。程鳳娟的娘家在1400多公里外的莫力達瓦旗奎勒河鎮,結婚頭6年,程鳳娟一次都沒回去過,不是不想回,而是舍不得小一千的車票錢。有人問她最大的愿望是啥,她總是憨憨地說:“我就想搞點兒養殖,可以不用離開老人,我得‘孝’到最后?!币粋€普通農民用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著中國人尊老愛老、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