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愿的父母都是一級殘障人士—聾啞人。她的父母都是小時候的因意外醫療事故從而導致成為了聾啞人,因為父母特殊的身體原因使得他們的家庭生活比正常的普通家庭艱難了許多。他們一家三口和姥姥姥爺一起擠在七十平米的政府保障性住房內居住,盡管屋子很小,但是很溫馨,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有什么問題一起解決,有什么困難一起度過。路愿的母親沒有工作,父親在盲人按摩店打工,一家五口人僅靠父親一人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路愿從小就明白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也明白了擔當的意義。
因父母是聾啞人,接不了電話,只能靠短信來和其他人溝通,聽不到提示音,每次只能靠看見短信之后再給其他人回復,總會耽誤一些事情,和別人溝通有一些障礙。對外的一切溝通就都由路愿來負責,但這也是路愿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比一般孩子強的原因。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路愿從五、六歲開始就可以幫助家人去社區內的小超市買東西,開超市的阿姨對她印象很深刻:“路愿從小就聽話懂事,小時候的她還沒有售貨臺高,就會墊著腳尖詢問價格了。從來不亂買東西,連送給她一根棒棒糖她都不要?!毙〉酱?,不管是去交燃氣費還是水電費,家里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可以應對自如。她還是個仔細的管家婆,什么牌子的洗衣液價格便宜又好用,市場里哪家的蔬菜新鮮又便宜,在家里什么時間段用水最便宜,為了節省一些錢她都掌握的清清楚楚。
雖然家境貧困,但路愿從未有過攀比和自卑的心理,她從沒有主動提出過買衣服買禮物的要求。過年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爸爸媽媽也想給她買一身新衣服,她總說在校時間都要穿校服,新衣服穿不了幾次就小了,但親戚、鄰居送的家里孩子穿小的舊衣服她從不嫌棄,懂事的她會挑自己喜歡合適的留下。
雖然路愿與爸爸媽媽不能用語言表達愛意,但是他們對彼此的愛卻沒有絲毫減少。有一次,下班很晚爸爸才回到家,她發現爸爸身上的衣服都臟臟的,走路腿一瘸一瘸的,路愿十分著急,仔細盤問下才得知,由于爸爸回家太晚,外面天都黑了,有一段小路沒有路燈,所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路愿心疼極了,默默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她把吃早飯的錢節省下來,又把家中的廢紙收集起來賣了,終于攢了一段時間為爸爸買了一個帶頭燈的安全帽。這樣她就再也不用擔心爸爸騎電動車上下班不安全了。路愿常常會在飯后與爸爸媽媽用手語分享在學校發生的趣事,為了能讓爸爸媽媽更好的感受她的情緒,她會用特別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常常會引得爸爸媽媽捧腹大笑。對于聾啞的爸爸媽媽來說,沒有聲音的世界十分枯燥,路愿就是一道光,為他們掃去生活的陰霾,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路愿是在姥姥和姥爺教導與的陪伴下長大的,在她的心中姥姥姥爺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墒菤q月不饒人,姥姥姥爺也年已古稀,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基礎疾病,常常會因一點小疏忽而突發心梗,命懸一線。路愿從小就養成了盡量在學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樣她一放學就可以馬上回家,因為盡早回家就可以幫助姥姥姥爺做做家務,讓他們休息。路愿雖然還是一名初一的學生,可她卻能燒的一手好菜,每到周六日休息的時候,路愿便榮升為家里面的主廚,買菜、洗菜、切菜、翻炒......不用家人插手,不一會兒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就呈現在了家人的面前。像其他日常的收拾家、擦地、洗衣服這些家務活更是不在話下。她很懂事,還專門從爸爸那里學來了幾招按摩手法,每天晚上睡覺前給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按摩一會,讓他們放松下來睡個好覺。
生活的挫折困苦,并沒有使路愿一蹶不振,反而激勵鞭策著她以更加陽光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小學六年路愿一直擔任班長,她對班級里的事務認真負責,對待有困難的同學熱心幫助。每天清晨,她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提醒同學系紅領巾,按照老師的要求帶領同學們上早讀,每天放學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掃衛生,教過她的小學老師都對她贊不絕口。
升入中學的路愿不僅主課成績優秀,在業余時間還積極主動參加學校的京劇,圍棋、合唱等社團,希望以此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她還熱心公益,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她家樓下住著一位老奶奶,因為年老體弱,腿腳不便,她常常攙扶老奶奶下樓曬太陽,幫老奶奶買菜,老奶奶開心不已。在學校組織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中,她擔任小組長職務,經常帶領同學們進社區慰問空巢老人。她善良,并富有責任心,一到老人家中,她就積極的分配起了任務,以身作則,不怕辛苦,把最臟最苦的活都留給自己,沒人愿意打掃的衛生間她去打掃,沒人愿意倒掉的污水她去倒。打掃完衛生后,路愿就與奶奶一起交談起來,詳細了解她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親切地和奶奶談心,傾聽老人的心聲,叮囑奶奶注意飲食要清淡一些,一定要注意用水、用電、用氣的安全,她平和謙遜的語氣并沒有給人壓力,氣氛十分融洽,老人的心情也跟著美麗起來。路愿和隊友們還一起為奶奶表演了京劇,雖然不是很專業,但是他們卻也表演的有板有眼,贏得了陣陣掌聲,是老人們喜愛的小小志愿者。
路愿同學的身上體現了良好的道德品質,至真至善的思想態度,體現了一名新時代中學生的良好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