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超然,就讀于準格爾旗民族中學。班主任王巧玲老師對他的評價是:勤奮好學、踏實少言、善思鉆研、勇于創新;同學們對他的評價是:熱愛勞動、尊敬師長、待人真誠、謙虛明理。父母對他的評價是:熱心公益、關愛他人、自理自立、尊老愛親;他自己卻靦腆的認為:他應該做一個知行合一,勇于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善思鉆研,堅持不懈
他,專心學習,勤學善思,常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從中獲益非淺;他,堅持用知識充實自己,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擁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微笑面對生活與學習上的困難。他一直以來好學上進,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不懈努力。他全面發展,勤奮好學,成績突出,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并取得了佳績,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他是個努力的索求者,他不但努力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課余時間還廣泛涉獵,不斷豐富、充實自己。在此基礎上,他讀書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愛思考、愛發問,甚至有時把老師問得啞口無言。正是因為這種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問的精神,使他不但具備了廣博的知識基礎,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在學校的各級考試中,他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他不善英語口語交際,英語聽力成績欠佳,為了提高英語聽力的成績,在英語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他養成了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的習慣,聽力題做了一本又一本,他還主動在課上用英語與老師交流。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去年期末英語考試他的聽力和交際寫作獲得滿分。他的這種不服輸精神、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對不少同學起到了感染熏陶作用,對班級的學風也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他用善思鉆研的精神和不懈努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好少年的知行合一。
小學階段連續兩年被準格爾旗民族小學評為“三好標兵”, 2017-2018學年度被授予鄂爾多斯市“三好標兵”榮譽稱號。上了初中,第一次月考年級排名第七,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取得年級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孝老愛親,感恩懂理
“百善孝為先”,他從小就很懂事,他知道媽媽的工作很繁忙。除了工作,媽媽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照顧她年幼的妹妹,還要輔導他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他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主動幫媽媽做家務,洗菜,掃地,收拾房間,陪妹妹練琴。寒暑假其間他更是“全職家長”,幫妹妹梳頭發,為爸媽做飯,照顧爺爺奶奶。
他不善表達,但他是個暖心且細心的大男孩。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了,爸爸煮了面條,她送到媽媽床前,看著媽媽吃完。她趕緊倒了熱水 ,拿著感冒藥,讓媽媽把藥吃了。 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之后,他做完了作業后才安心睡覺。
他的爺爺住在從村,楊超然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讓爺爺好好吃飯,多喝水,天冷了,衣服要穿厚些……每次和父母回去看望爺爺也總是要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牛奶、水果。每次回去他總會坐在炕上聽爺爺說說村里鄰居的故事。今年過年他聽爺爺說其鄰居聊微信的事情,知道爺爺也想有個微信,和大家聊天,就用自己的壓歲錢為爺爺購買了手機并手把手教爺爺如何使用微信聊天。
在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他都要親自制作一份小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張精致的賀卡,一束精美的花朵,一頓暖心的早點,讓他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和幸福當中。
熱衷公益,充滿愛心
在長輩、父母、親人、同學、朋友眼中他被公認為“暖男”,他把這種暖不僅傳遞給了家人、朋友,也傳遞給了更多社會上需要關愛的人。
他被稱為“公益少年”,從他8歲開始他就在爸爸的帶領下加入了準格爾旗義工協會,成為了一名小小志愿者,從那開始他就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在準格爾廣場宣傳結核病防治等知識,發放宣單,參加義工協會組織的“三關愛”新春暖心送溫暖活動,慰問特困戶,給特困戶老爺爺送上了新衣服,去大路黑圪撈灣撿垃圾,把自己的獎學金和攢下的零花錢捐給了特困戶,去海子塔和唐公塔慰問特困戶,去金太陽敬老院掃雪、去農村為孩子們送學習用品和衣服,疫情期間隨父親搬防疫物資等等。至今他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00多次,志愿服務網服務時長達1000多小時。
2017年年關將至,他隨爸爸一起做公益,到困難家庭麗紅阿姨家慰問,踏入她的家門,他的心靈受到了強大的震撼——家徒四壁,一無所有。于是他把自己那一年的獎學金和攢下的零花錢200元塞給了麗紅阿姨,雖然他知道這幫不上大忙,但這是他的一份小小心意。他是一名學生,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鼓勵他人。每一次的義工服務都是一顆善良的種子,他希望用他的努力讓這顆種子發芽,成長,茁壯。
去年夏天他與義工叔叔阿姨去大路黑圪撈灣撿垃圾,在炎炎烈日下,連續工作了六個多小時,裝垃圾的袋子將他的肩膀勒出了深深的血印,臉和胳膊被曬得起了皮,但是在他臉上沒有退卻,有的只是自信的微笑。
上初中后,他積極主動加入學生會,成為志工部部長,通過和校團委石瑕書記及其他老師的了解,他將全校需要資助和幫助的同學名單整理出來,讓志工部的成員與這些同學結對子,用實際行動將志工部的工作做到細處、實處。初一六班的史蓉因小兒麻痹行走不便,楊超然主動找到史蓉,和她交流擔任她的“學伴”,每日準時準點接送史蓉上下學,平時學校有什么戶外活動他也是第一時間到班里邀請史蓉參加。這種陪伴從軍訓開始一直到現在,史蓉認為自己是女孩子,又有殘疾,讓這樣一個男孩子照顧她有時候會有自卑,但他卻用陽光的心態感染著史蓉,還不止一次告訴史蓉: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陽光的心都態,應該自信的生活。
2020年年底,他又隨爸爸去海子塔和唐公塔慰問特困戶,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狀況,他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老人用佝僂的身軀為殘疾的孩子支撐著這個家。他覺得自己擁有這樣健康的身軀是多么的幸運,他在回來的路上告訴爸爸:自己一定要珍愛生命,珍惜現在優越的學習條件,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回報父母,回報祖國。他給這些家庭的孩子送去了書籍,真心希望這些孩子能用知識改變命運,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早日脫貧。
2020年寒假,疫情嚴峻。他和爸爸主動申請到湖西社區人流量大的卡點進行交通疏導做志愿服務。爸爸看到防疫物資短缺,幾經周折聯系到一批消毒液,初五晚上已經十二個小時沒顧上吃飯的他和爸爸去廠房搬消毒液,黑乎乎的廠房一個稚嫩的背影,來來回回一個多小時的忙碌。汗水順著臉頰流淌,服務別人,幫助別人的幸福感卻在心中流淌。
生活中有許多事看似很小,誰都能做得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去做,去堅持,平凡的小事堅持做,認真做,就會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毛澤東主席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楊超然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中,努力認真去踐行,他是一位“知行合一 ,勇于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